安徽古称为安庆府和徽州。
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始建省,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**字为安徽,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、皖河而简称皖。
安徽省是**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
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。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、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,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。
扩展资料:
安徽位置境域和地形外貌:
安徽地处**华东地区,经济上属于**东部经济区,地理位置东经114°54′-119°37′,北纬29°41′-34°38′。
地处长江、淮河中下游,长江三角洲腹地,居中靠东、沿江通海,东连江苏、浙江,西接湖北、河南,南邻江西,北靠山东,东西宽450千米,南北长570千米。
辖境面积14.01万平方千米,土地面积13.94万平方千米,占全国的1.45%,居第22位。安徽省平原、台地、丘陵、山地等类型齐全。
安徽有天目、白际、黄山和九华山,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、水**、青弋江谷地,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。
分别由中山、低山、丘陵、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,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,其中**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。
安徽在明朝时期叫南直隶。在明朝,安徽跟江苏是合并在一起的;在清初的时候叫江南省,到康熙时期才将安徽跟江苏分开。
现在的安徽省是长三角重要的区域,该地有徽州文化、庐州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圈。
安徽以安庆、徽州各取一百字得名。在原始**末期,安徽境内的淮北、江淮地区为淮夷方国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国的领地,江南地区则为吴越文化地区。安徽省是**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,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。
安徽是在清康熙六年建省的,古时候并没有单独的称呼,建省时包含安庆、徽州、宁国、池州、太平、庐州、凤阳等7个府及滁州、和州、广德等3个直隶州,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**字为安徽,**初期时安徽省分为芜湖道、安庆道、淮泗道。中华*****成立之初,安徽分为皖北、皖南两行署,皖北行署驻合肥市,皖南行署驻芜湖市。
1952年,合并皖南、皖北行署,恢复安徽省,省会设于合肥市。
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、皖河而简称皖。安徽省是**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。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。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、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,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。
安徽濒江近海,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,内拥长江水道,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。地势由平原、丘陵、山地构成,地跨淮河、长江、新安江三大水系。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。
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,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南北兼容。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,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,经济、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。
安徽在清朝以前叫南直隶。明朝,属南直隶,安徽分属庐州府(合肥)、凤阳府、安庆府、太平府、池州府、宁国府、徽州府、徐州府、滁州府、和州府、广德府。
生活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,可分为物理、生物、化学、医学、急救知识、地理、安全、宇宙天体、自然现象等各方面的常识内容。